3.支导线
支导线也称自由导线,它是由一个已知点出发,既不回到原出发点又不附合到另外已知点上。如果测量发生粗差,这种导线无法检核。因此,布设时一般不得超过二条边(图6-6)。
6.2.1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以及导线连接测量。其工作内容如下:
1.踏勘选点
踏勘选点之前,应先到有关部门收集原有地形图、高一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这些已知点的位置详图。然后按坐标把已知点展绘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在图上规划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带上所规划的导线网图,到实地选定各点点位并建立标志。
现场选点应注意如下事项:
(1)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测角和测边(如果采用钢尺量距,地势应较为平坦)。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以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点数量要足够,密度要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4)导线边长最好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过短过长。平均边长如表6-4所示。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一、二、三级导线点应埋设混凝土桩,如图6-7所示。为了便于寻找,应在附近房角或电线杆等明显处,用红漆写明导线点方位和编号,并量出导线点与附近固定地物点的距离,绘一草图,并注明尺寸。
2.测边
导线边长可用短程电磁波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由于测的是倾斜距离,因此还应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
图根导线边长也可以用检定过的钢尺直接丈量。往返丈量一次,相对精度一般不得低于1/2 000,特殊困难地区允许为1/1 000,如量的是斜距,还应改正为水平距离。
3.测角
导线的转折角分为右角和左角,在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在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导线点号若按逆时针方向编号,则导线的左角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导线等级不同,测角技术要求也不同。图根导线的转折角可用测回法或全圆测回法测量。
4.导线连接测量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以此取得坐标和方位角的起始数据,称为连接测量。
附合导线的两端均是已知点,在已知点上所测的转折角βb,βc(图6-8)称为连接角,D1和D5为连接边。
如果没有高一级控制点可以连测,在测区布设的是独立闭合导线,这时,需要在第一点上测出第一条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第一点的坐标,作为起始数据。
5.导线测量记录
表6-5是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记录字体要端正、清楚,不能涂改,并妥善保存。
表6-5 导线测量记录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º′″
角值(左角)º′″
平均角值º′″
距离测量
备注
端点号
边长(m)
1
左
4
0 37 00
87 25 36
87 25 30
1-4
136.85
略图测定磁方位角α12=245º30′
2
88 02 36
右
4
180 37 18
87 25 24
1-2
178.76
2
268 02 42
2
左
1
32 13 30
85 18 00
85 18 06
2-1
178.78
3
117 31 30
右
1
212 14 00
85 18 12
2-3
125.82
3
297 32 12
3
左
2
95 03 30
98 39 54
98 39 36
3-2
125.81
4
193 43 24
右
2
275 03 00
98 89 18
3-4
162.91
4
13 42 18
4
左
3
224 34 17
98 36 13
88 36 04
4-3
162.93
1
313 10 30
右
3
44 34 36
88 35 54
4-1
136.85
1
133 10 30
6.2.2导线的内业计算
在进行导线内业计算之前,应全面检查导线测量的外业记录,有无遗漏、记错、算错和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然后绘一导线略图,注上实测边长、转折角(左角),起始方位角和坐标等,以便进行导线的坐标计算。
1.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讲过测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该地的子午线为轴,向北为正、垂直于轴为轴,向东为正。
如图6-9,设A为已知点,其坐标xA、yA为已知,B是待定点。当已知AB的边长DAB和方位角αAB时,则A、B两点的坐标增量、为:
待定点的坐标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