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镞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
秦俑坑出土的铜镞99%以上均为锥体三棱镞。秦俑坑里出土的镞约40000件,除了2件铁镞、4件铁铤铜镞外,其余均为铜铤铜镞。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一展厅中展示的青铜镞出土于秦始皇陵园随葬坑。
铜镞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
三棱形铜镞镞首的三个面呈弧形,前端收杀聚成锐角形的尖峰,后端为平底带有三个短小的倒刺。这种镞的镞首重,铤部加长,使得箭的重心大体位于箭杆的中部,有利于箭在飞行中保持平衡,增强穿透力。对镞首三个面作二十倍放大投影,同一镞各面轮廓不重叠的误差不大于0.15毫米,其几何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曾抽样测试84件铜镞,铜镞的三个棱脊经测试所得的最大差值为0.55毫米,最小差值为0.02毫米,长度几乎完全相等,说明了制作尺度的精确与磨削和抛光工艺的高超。
青铜镞的流行类型在各个时期是不一样的,这种改变直接与兵器的改革与演进相关。青铜镞在演变进程中的快慢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如果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战事较少,镞的演变过程就会较慢,如果社会动荡,战事频繁,镞的演变进程也会相应加快。这种演进过程持续了一千多年,直至在秦统一中国后,才最终形成比较统一的铜镞形式。
铜镞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
作为冷兵器时代杀伤威力较大的远射程武器,弓弩被普遍应用到古代战争中,直至鸦片战争后完全被新式欧洲武器所取代,并最终随着时代的发展退出战争舞台,逐渐演变成—种现代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从秦俑坑出土箭镞看镞的发展演变》
《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