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冫,氵,灬”分别是什么意思?

“丶,冫,氵,灬”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也是字?没错,它就是字,在《说文部首》里就有。那它“丶”读什么呢?

不读“点”啊,读“主”,没错,就是“主”的本字。像古代的灯芯,所以是主要的。

这个就是“主”,其实这个是“炷”的本字,就是灯。看下甲骨文就像古代的灯的样子。

“主”的形声字:炷、住、注、驻、拄等。

这是“两点水”,其实这是“冰”的本字。《康熙字典》里讲:“本作仌,今文作冰。仌字偏旁书作冫。” “氷”——冰的异体字。

“冫bīng”字旁的字,都和寒冷有关,比如:冻、凊、冷、寒等。“寒”字下面两点也是“冫(仌、冰)”。

水作为偏旁写作“氵”,这个没啥好讲的。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比如:清、淨(净)、河、泠等。

那么四点底“灬”,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水有关么?恰恰相反。

“火”的甲骨文就像一团火焰,《说文》的解释说: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火”是五行之一,火曰炎上,就是说火的特性是往上的。颜色为赤色,方位为南方,五音是徵,五脏为心。

火字旁的字都和火有关,比如:炒、烟、烧、炖、然(燃的本字)等等。放在下面写作“灬”,就是现在所谓的四点底,如:蒸、烹、煮、熬等等。但是有几个四点底的字不是火的变形,如:燕、鱼(魚)、马(馬)。

很明显,燕和鱼的四点底指的都是尾巴,而马字的四点底指的是蹄子。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些变化,甲骨文简直是太像了。

相关推荐